有一種“中國新發現語言”,它叫仙島語只有120人會說

仙岛寨.png

       

       仙島語是雲南省德宏州芒緬村仙島寨及芒線村芒俄寨阿昌族仙島人使用的語言。仙島語使用者目前約120人,它是我國使用人數最少的語言,沒有文字。

       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位於中國西南邊陲,在歲月的長河中,中原文化和邊地文化,漢族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中華文化和南亞文化在這裡交融,貫通,德宏州居住著傣族,景頗族,阿昌族,德昂族,僳僳族等五個世居少數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著自己悠久的歷史文化。

       今天的仙島人主要聚居在盈江縣弄璋鎮芒緬村的仙島寨以及芒線村的芒俄寨。目前仙島人總共120餘人,他們使用的仙島語也稱為仙島話,先島語,先島話,沒有文字,是阿昌族的支系仙島人使用的本民族語言,語言歸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原歸為阿昌語的一個方言,1990年,仙島語獨立出來,屬於“中國新發現語言”的一種,也是中國境內極度瀕危的一種少數民族語言。

       現在仙島寨的仙島人使用仙島語,景頗語,漢語3種語言。但從社會交際來看,三種語言的地位,作用和社會功能各不一樣。仙島語是族群的傳統母語,景頗語是外族語,但同時也是兒童最早學習的語言,而漢語則是區域官方語言對仙島族群來說,雙語表現為仙島語和景頗語;對仙島人個體來說,雙語則表現為景頗語和漢語。

       我國對仙島語的調查開始於1990年,先後做過四次小規模的田野調查。1990年,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戴慶廈和傅愛蘭,劉菊黃首次到盈江縣芒緬村芒俄寨調查仙島語,了解了仙島語的社會人文情況,語言使用情況。並整理了仙島語音系,記錄了仙島語的基本語法特點。2005年,專家們再次到盈江搬遷後的二個仙島人村寨仙島寨,芒俄寨實地調查,收集了大量的仙島語的第一手資料。對過去的材料進行核對,同時補充了大量詞彙和短句,最終出版發行了關於仙島語的專業研究書本“仙島語研究”。該書從仙島語的使用,語音系統,詞法,句法,詞彙,句法等方面較為詳細地分析整理了這個使用人口少,處於瀕危的語言。

       仙島語與緬語支系的阿昌語,載瓦語,緬語有著許多共同的特徵。追根溯源,仙島人是阿昌族的支系,所以仙島語和阿昌語在語音上有比較嚴整的對應規律,同源詞比例大。從語法規範及語法意義,語法形式都顯示出他們之間起源上的密切關係,因此也有專家把它們視為同一種語言。

       據2002年12月統計,仙島人只有70多人,主要分佈在仙島寨和芒緬村兩地。據老年人回憶,50年代以前仙島人的人口比現在多,一直使用自己的母語,沒有出現語言轉用,但兼語現象已經出現。50年代以後,隨著對外交流的擴大,語言兼用,語言轉用的現象不斷增多,居住在芒俄寨的仙島人,雖還普遍使用仙島語,但也普遍兼用景頗語,漢語,當地大多數人已經屬於雙語人,青少年中有的已轉用景頗語。

       總的看來,仙島語已處於瀕危狀態,有被漢語,景頗語取代的趨勢。族群分化,也使仙島語只在人數過少的人群中使用,語言使用功能逐步下降,語言的豐富發展也受到限制。

       距離仙島寨5公里之外的芒俄寨,也是仙島人聚居的另一個村寨。遷徙至此的10多戶仙島人大部分失去了母語。芒俄寨的漢族居多。仙島人進入後,很快接受漢族文化教育,學會漢語,並與漢族通婚,他們與漢族一起種水稻,甘蔗等各種農耕作物。芒俄寨40歲以下的仙島人聽仙島語沒有問題,但不會說。

       仙島語在這個村寨的運用,僅限於幾個仙島家庭的老人間。

       仙島語在我國是一種使用人口最少的語言,其分化,演變,瀕危有其自己的特點。在眾多原因中,仙島人人口少,語言同化嚴重,社會轉型都使其語言功能下降,成為瀕危語言。仙島人歷史上兩次大搬遷,從根本上擺脫了惡劣自然條件的困境,他們的生產方式,文化教育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歷兩次大搬遷後的仙島人,因為周圍多數是漢族,景頗族聚集地,青少年更多學習使用的也就是漢語,景頗語。


       現在,仙島人使用仙島語的熟練程度因年齡而分0.40歲以上為熟練型; 20歲到39歲的13位中青年人為半熟練型,可日常對話; 19歲以下的16位少年兒童為略懂型,可聽懂,會說一點從語言發展路線看,仙島語瀕危所經歷的路線是:單語母語到語言影響(受傣語,漢語,景頗族語影響)到語言兼用(兼用傣語,漢語,景頗族語)再到語言轉換(轉用漢語,景頗語)。這其中,語言兼用是仙島語走向瀕危的前奏。

       語言影響的不斷積累會促使語言兼用慢慢擴大,最終使得母語出現瀕危。仙島語所面臨的問題,已經引起國內外專家學者的廣泛關注。他們將傳統的調查研究方法與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結合起來,逐步對少數民族瀕危語言進行調查,記錄,並收集整理有聲資料,對它們進行保存和深入研究。當地政府也提出可行的搶救和保護措施,計劃開辦民族文化講習班,逐步在村寨中宣傳保護,傳承民族語言的重要性,鼓勵年輕一代的仙島人多使用母語,努力讓這一較少人口使用的語言延續下去。

       絢麗多姿的民族語言文字,融合了邊地文化的原生性,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地域文化的獨特性,歷史文化的豐富性等多重特性,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寶貴的人類財富,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和文學藝術價值。然而,由於族群分化,人口遷徙,民族融合,社會轉型以及全球化的衝擊等種種複雜的原因,這些珍貴的少數民族語言文字,正瀕臨消失。

       語言的消亡向來被視為民族文化消亡的前奏,需要抓緊時間對瀕危的方言,土語進行全面的調查和記錄,盡可能的保存下這些瀕危語言的每一個細節,然後再整理成檔案留給後。人2016年12月,雲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拍攝製作,出版發行“雲南少數民族瀕危語言文字的探尋和保護 - 怒族柔若語”,搶救少數民族瀕危語言文字,深挖少數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生存方式和文化內涵,獲批為國家民族文字出版專項資金資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