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居大理的白族人一生离不开银器

微信图片_20210406112634.jpg

视频 | 《大理守艺人》鹤庆银器篇片段

作为古代云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大理是中国西南边疆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拥有和唐、宋相始终的南诏、大理国五百年辉煌历史。历史上“蜀身毒道”和“茶马古道”在此交汇,被称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近现代的滇缅、滇藏公路亦交会于此,是滇西的交通枢纽和中国陆上通往东南亚、 南亚的重要中转站。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围绕着古老的南方丝绸之路演绎的一系列历史事件大都和大理有着密切的联系,构成了大理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

云南大理白族银器艺术就是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下多元文化交融的结晶。它虽以白族文化为主体,但局部仍遗留着以中原汉文化为代表的外来文化的痕迹。多年来,白族人民在吸收中原先进文化和其他兄弟民族优秀文化精粹的基础上,结合本民族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创作出了具有多元文化交融、多种宗教糅合、农耕文化突出等特点的大理白族银器,体现了云南大理白族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1.webp.jpg

2.webp.jpg

3.png

4.webp.jpg

5.webp.jpg

图片 | 部分鹤庆银器传承人的作品。

 在许多传统白族人的眼里,银器具有一定的辟邪作用,佩戴银器饰品不仅仅是因为装饰作用,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阻挡 “妖魔鬼怪 ”近身。

世居在大理的白族人在穿着打扮中一生离不开银器,什么样的年龄、什么样的礼仪佩戴什么银饰都有严格的规定。因此,银器也成了白族人生礼仪中重要的装饰物品。婚礼,是女性行笈礼之后的又一大人生仪礼。在白族地区,未婚的姑娘成年后,家人都要必须为她准备一套华丽的银饰作为嫁妆,陪她度过嫁到夫家后的余生。蛇骨链、麻花镯、雕花耳环和用来“ 收头”的簪子是这一套银饰嫁妆中必不可少的四件物品。

按照白族传统,簪子、蛇骨链、麻花镯和雕花耳环这四件银饰品从女性结婚后第一天开始戴上便不再脱下,直至去世那一天。

白族丧葬礼俗用到的口含,白语又称“百合”,外形像一颗单粒豆荚,重约2克,大概是白族人生礼仪中使用到的最轻的一件银器之一。白族人相信人死灵魂不灭之说,认为人的肉体死亡后,灵魂就要离开阳间去阴间生活,因此逝者家庭无论贫富,都要在逝者断气后的第一时间在其口内放入“百合”和一些干果,希望已亡故的亲人在另外一个世界幸福和安宁,并且保佑家人兴旺发达。

6.webp.jpg

7.webp.jpg

8.webp.jpg

图片 | 白族女性常用的银制蛇骨链、麻花镯和雕花耳环等。

白族人大多崇信佛教,认为一切有生命的东西有生必有死、有死还会生,生死相续、无有止息。所以对于白族人来说,丧葬礼是送别,是白族人生礼仪的末礼,而出生礼便是生命的又一个轮回,是迎接,是希望、是未来。

出生是生命的伊始。随着婴儿呱呱坠地,智慧的白族人除了对新生生命的赞美与祝福外,自然担当起了保护幼小的责任,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让这个初生生命不受伤害,所以这时被认为有 “辟邪 ”功效的银器自然成了娃娃礼上的首选礼品。

在婴儿出生礼上,除了与汉地相似的、寓意满满的银制百家锁外,最具当地特色的还数刺绣和银饰相结合的虎头帽和莲花帽。

虎头帽和莲花帽上的银器装饰并不是随性搭配,其中每一件小饰品都有一定的含义和文化底蕴在里面。如虎头帽前面的佛像有佛祖保护之意、背后垂吊铃铛有驱鬼降魔之功;莲花帽上的麒麟有祥瑞之兆,都是祝福新生儿茁壮成长、健康快乐的寓意。

8.webp (1).jpg

9.webp.jpg

图片 视频 | 上图为白族婴儿出生礼用的银器装饰的虎头帽,下图是葬礼用的银器“百合”。视频为《大理守艺人》鹤庆银器篇片段

银,这种在古代就已知并加以利用的贵金属,凭借白族匠人的智慧和一双双巧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而恰恰又是这种新生命装点着白族人的一生,让短暂的生命变得更加有寓义。也正是白族人对银的这一份执着,造就了大理不计其数的银匠铺千年不衰——“小锤锤敲过一千年”的古老白族村寨鹤庆新华村,在南诏大理国时期已经成为云南银铜器手工艺中心,“鹤川匠人”的美名传誉海内外。同样,大理祥云也拥有璀璨的制银历史,这里的百家锁、纯银筷子等都是重要的民族地方特色礼品。

大理作为白族主要聚居地,是白族文化留存最完整的地方,其建筑、雕刻、绘画艺术方面因独树一帜而名扬古今中外。这些手工技艺及手工实物是看得见的文化,而附着在技艺之上的文化则是无形的,包括技艺所涉及的风俗人文、语言、情感等等。实操的技艺可以传承,难的是在这个传承的过程中能够完整的将人文方面的民族文化保留下来。作为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2017年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十三集中英文非遗文化纪录片《大理守艺人》在历经三年的策划拍摄和精心制作后,才终于面对大众。《大理守艺人》以白族布扎、白族泥塑、传统手工造纸、凤羽砚台、鹤庆泥塑、鹤庆银器、甲马、剪纸、剑川白族土陶、剑川梅园石雕、剑川木雕、下关沱茶、彝族白依人火草布织造技艺13项民族手工技艺,在精彩荟萃的浓缩影像里,深入浅出地描摹和展示了大理作为“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的深厚积淀。

也正是因为这份历史的温度和蓄积着文化的能量,思想价值、学术价值、艺术价值、出版价值和重大文化积累价值于一身的大理手艺人,成为了大理守艺人。

点击购买《大理守艺人》     

https://weidian.com/?userid=1231237001&ifr=shopdetail&wfr=c

微信图片_20210219095352.jpg

微信图片_20210219095356.jpg

微信图片_20210219095400.jpg

1.jpg

图片 | 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十三集中、英文出版物《大理守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