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历史在歌声中存续——傣族口传长诗《召树屯与喃木诺娜》

视频 | 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艺术之傣族口传长诗《召树屯与喃木诺娜》片段

云南是全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比例超过30%,创造了红土高原上珍贵的民族文化财富。他们在独特的山地农耕、宗教神话等文化生态中,孕育了一些优秀动人的神话史诗和民歌,并通过歌谣演唱流传下来。

口头歌谣的传唱不仅关乎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走近一个民族、解读民族文化精神内核的重要途径。这些形式优美多样、内容丰富变幻的诗歌艺术,只有用音韵唱段表现出来才有了特别的动人之处。它们是储存在民族文化里的基因,口头传唱的神话史诗更是生动鲜活的民族之源。

《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艺术》由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策划制作出版,历时3年拍摄制作而成,是一部非常全面的、具有珍贵价值的民族传唱艺术史料,收录作品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内容包含了民间叙事史诗、创世史诗、英雄史诗、古歌、创世纪神话史诗等类型,涵盖了《阿诗玛》《格萨尔》《哈尼哈巴》《梅葛》《查姆》《达古达楞格莱标》《四季生产调》《召树屯与喃木诺娜》《司岗里》《遮帕麻和遮咪麻》《牡帕密帕》等云南九个少数民族的十一个传唱艺术的经典内容,堪称云南民族口头传唱艺术史料大全。

本期向您介绍的是《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艺术》中的傣族口传长诗《召树屯与喃木诺娜》。

1.jpg

2.png

3.jpg

4.jpg

图片 |西双版纳勐巴拉的美丽的曼兴湖,被认为是召树屯王子和孔雀公主初次相遇、一见钟情的地方。

傣族口传长诗《召树屯与喃木诺娜》,是傣族最著名、最优秀且流传最广的爱情赞美诗,是傣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广泛的民间创作和传承基础。它的原始形态,是傣家人一代一代口头流传的传说故事,进而演变成傣族章哈(歌手)演唱的故事唱段。傣泐文产生后,在民间口头传唱和讲述的基础上,渐渐积累形成了长篇散文故事和韵文唱词(即叙事长歌)。其中的叙事长歌,通过歌手优美流畅、娓娓动听的演唱,得以更为广泛地流传开来,再经过康朗(佛爷还俗后的称谓,即傣族的知识分子)们的修改加工、不断完善,然后以不同版本的手抄本形式和章哈演唱形式在民间世代广泛流传。

《召树屯与喃木诺娜》以傣族独特的艺术手法,栩栩如生地塑造了召树屯、喃木诺娜这两个代表傣家人完美性格特征和理想追求的典型人物。在优美动人的故事情节中,不仅着力描绘了他们外在的美,而且以优美细腻的吟唱,唱出他们丰富美好的思想感情,揭示了他们内在的忠于爱情、热爱家乡的高尚品德,歌颂了他们勇敢顽强、坚忍不拔的刚毅精神,使之千百年来一直活在傣家人心中,成为傣家人理想中最完美幸福的偶像,男人就要象召树屯那样勇敢坚定,女人就要象喃木诺娜那样善良忠贞。

视频 | 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艺术之傣族口传长诗《召树屯与喃木诺娜》片段

《召树屯与喃木诺娜》这部叙事长诗在傣族民间家喻户晓,影响极为深远,不仅仅因为它是一部离奇、曲折、动人的爱情故事,还因为它反映了傣族人民的历史真实,塑造了属于傣族人民的英雄形象,表达了傣族人民爱和憎的真实感情,以及傣族人民的理想和愿望,具有傣民族独特的文化象征性。同时对研究傣族人民在迁徙过程中的对于鸟的崇拜与佛教的关联研究等,都具有一定的价值,是不可多得的民族财富。

1956年,《召树屯与喃木诺娜》由岩叠、陈贵培、刘绮、王松首次翻译整理,由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是翻译成汉文的第一部傣族文学作品,后经过20年风雨,整理者重新做了整理、翻译,于1979年由云南人民出版社修订出版;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后,《召树屯与喃木诺娜》被陆续改编成舞剧、舞蹈、电影等文艺作品,使其影响日益壮大。其中,由西双版纳州民族歌舞团改编演出的大型神话舞剧《召树屯与喃木诺娜》,参加国庆三十周年进京献演,荣获文化部创作一等奖、演出二等奖,并巡演于北京、天津、重庆、成都等城市和东南亚诸国及港澳地区,青年舞蹈家杨丽萍即由此脱颖而出。之后,又有唐国强、李秀明主演的电影《孔雀公主》问世,《召树屯》(即《孔雀公主》)籍此日益蜚声海内外。

2008年6月,在西双版纳州人民政府申报下,《召树屯与喃木诺娜》入选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文学类名录。

5.jpg

6.jpg

图片 | 《召树屯与喃木诺娜》部分出版书籍、资料。

《召树屯与喃木诺娜》源于傣族佛教典籍《贝叶经 · 召树屯》,是一部佛教世俗典籍故事,佛经故事文本为老傣文,其传播形式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由僧侣诵读的《贝叶经》散文体韵文;二是民间艺人“赞哈”的说唱手抄本。百年来,这部叙事诗一直为傣族人民所传唱,历久不衰,在傣族地区流传过程中,形成许多异文。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称为《召树屯》或《召树屯与喃木诺娜》或《孔雀公主》;德宏傣族地区称为《嫡悦罕》。此外,还有异文《召洪罕与嫡拜芳》(流传于西双版纳)和《召西纳》(流传于德宏地区)。

《召树屯与喃木诺娜》入选为国家级非遗名录后,在项目保护专项资金的支持下,西双版纳州文化馆作为项目保护单位,虽然采取了举办《召树屯与喃木诺娜》傣族章哈演唱传承人培训班;录制傣语广播剧《召树屯与喃木诺娜》;委托省级“傣族章哈”传承人岩帕整理《召树屯与喃木诺娜》傣族章哈唱本,并将其印制成书,发放给民间章哈艺人学习;出版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丛书之《召树屯与喃木诺娜》等一系列保护措施,但因汉文化对边疆少数民族的巨大影响,以及时代潮流的变迁,如今能够完整吟唱《召树屯与喃木诺娜》的艺人却还是寥寥可数,希望在全社会和广大有识之士的关注、参与下,使《召树屯与喃木诺娜》这一傣族文学瑰宝在中华民族浩瀚的文学宝库中,如涓涓细流,源源不断。

7.png

9.png

图片 |《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艺术》在本号微店及昆明部分书店有售

传唱艺术是储存在民族文化里的基因,口头传唱的神话史诗更是生动鲜活的民族之源。口头歌谣的传唱不仅关乎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走近一个民族、解读民族文化精神内核的重要途径。

通过对传唱艺术老艺人现场录音、录像的方式,通过数字化技术,保留民间艺人掌握的传统音乐文化,这种方式形象地被业内专家誉为民间文化艺术的“活态保护”。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用3年时间走访拍摄9个少数民族、采录11部口传文学,最后出版的《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艺术》采集内容包括彝族创世史诗《梅葛》、彝族的撒尼语叙事长诗《阿诗玛》、阿昌族的创世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等等。《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以现代音像技术为手段、抢救性记录下这些歌声中的传奇,让它们历经世事依然光彩熠熠。

2014年4月,《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艺术》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这是云南出版物首次获得此项大奖。它也因此成为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的“镇社之宝”。

购买点击    https://weidian.com/?userid=1231237001&ifr=shopdetail&wfr=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