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历史在歌声中存续——阿昌族创世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

视频 |《云南民族传唱艺术——阿昌族创世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姆>》片段

传唱艺术是储存在民族文化里的基因,口头传唱的神话史诗更是生动鲜活的民族之源。口头歌谣的传唱不仅关乎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走近一个民族、解读民族文化精神内核的重要途径。

《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艺术》由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策划制作出版,历时3年拍摄制作而成,是一部非常全面的、具有珍贵价值的民族传唱艺术史料,收录作品均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内容包含了民间叙事史诗、创世史诗、英雄史诗、古歌、创世纪神话史诗等类型,涵盖了《阿诗玛》《格萨尔》《哈尼哈巴》《梅葛》《查姆》《达古达楞格莱标》《四季生产调》《召树屯与喃木诺娜》《司岗里》《遮帕麻和遮咪麻》《牡帕密帕》等云南九个少数民族的十一个传唱艺术的经典内容,堪称云南民族口头传唱艺术史料大全。

本期介绍的是《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艺术》中的阿昌族创世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

视频 |《云南民族传唱艺术——阿昌族创世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姆>》片段

《遮帕麻和遮咪麻》是云南省的民间文学。也被视为是阿昌族文化发展的一座丰碑,同时,阿昌族还将其称为是"我们民族的歌"。

遮帕麻和遮咪麻的传说,不论是唱诗还是白话故事,内容基本一致。故事讲述了阿昌族始祖遮帕麻和遮咪麻造天织地、制服洪荒、创造人类、智斗邪魔腊訇而使宇宙恢复和平景象的过程。遮帕麻和遮咪麻不仅是阿昌族最受崇拜的至尊善神,而且也是所有寻常人家的护佑之神和阿昌族祭祀活动的主掌之神。

《遮帕麻和遮咪麻》是一部叙述创世的长诗,同时也形象地反映了人类从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状况。故事中的盐婆神话是古代西南民族游牧文化的一块“活化石”。2006年,遮帕麻和遮咪麻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最早的《遮帕麻和遮咪麻》神话,主要讲述人类起源的故事,也就是阿昌人始祖的神话一作为始祖神祗,讲述方式比较随意,可以是在田埂旁,可以是火塘边,也可以是夜深人静的床铺上,通常情况下,是老人向孩子讲述氏族的历史,介绍先人的业绩和磨难,在一些特殊的日子里,部落中德高皇重的老人,也会向人们讲述《遮帕麻和遮眯麻》神话,对年轻人进行阿昌氏族奋斗历史的教育,要后代永远记住祖先的业绩和历史。

视频 |《云南民族传唱艺术——阿昌族创世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姆>》片段

《遮帕麻和遮咪麻》产生于阿昌族早期,乃阿昌族先民为了感谢遮帕麻和遮咪麻的创世之恩,补天缝地、降魔降妖等多次挽救人类的大恩大德而产生的一种民间文学。按照一般神话分类,它既涵括了创世神话、人类起源神话、洪水神话,也包含了人祖英雄神话。史诗情节生动感人,性格鲜明,语言朴素清新。

阿昌族祖灵崇拜中地位最高、影响最大的阿昌族创世神灵——遮帕麻与遮咪麻。在阿昌族的文化和信仰中,遮帕麻与遮咪麻享有极高的声誉,被尊称为"天公"和"地母"。"遮"在阿昌语中指"打仗的兵","帕麻"和"咪麻"分别是对年长的男子和妇女的尊称,"遮帕麻"指军队首领和统帅,"遮咪麻"是统帅的妻子。

遮帕麻与遮眯麻的传说来源于阿昌族长篇创世纪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遮帕麻和遮咪麻》是阿昌族活袍(祭师)在祭祀活动时唱诵的经诗。史诗讲述了遮帕麻和遮咪麻在造天织地过程中战胜了恶魔,为人类造就了美好的生存世界。传说远古的时候没有天也没有地,是天公"遮帕麻"造天,地母"遮咪麻"织地,人类才逐渐繁衍,从此安居乐业起来。然而旱神"腊訇"却造了个假太阳,钉在天幕上,毁灭了人类的幸福。遮帕麻和遮眯麻为了世间万物的生存。降妖除魔、制伏腊訇,用神箭射落假太阳,使人类获得新生。从此,他们成为阿昌人心目中和平幸福的保卫者及恶魔邪恶的驱逐者。遮帕麻和遮眯麻是阿昌族至高无上的神灵,他们的形象成了阿昌族人民不屈不挠斗争精神的体现者,是战胜邪恶、改天换地的良好愿望和伟大力量的化身。

1.png

2.jpg

图片 | 夜幕降临,当阿昌族村寨的全家老小围坐在火塘边,老者便会开始讲述《遮帕麻和遮咪麻》的故事。而这,也正是火塘文化的精髓,成为阿昌族赖以生息的精神支柱。

由于遮帕麻和遮眯麻在阿昌历史上的崇高地位,20世纪80年代后,当"窝罗节"被确定为阿昌族盛大节日时,遮帕麻与遮咪麻就成为主要祭祀和纪念的神灵,人们画遮帕麻和遮咪麻的画像供奉,在梁河县九保乡的窝罗广场建有纪念官,官里专门塑了遮帕麻和遮咪麻的塑像,供人们祭奠。节日庆典中活袍要念诵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节选),这种仪式一直延续下来。

遮帕麻和遮咪麻的传说,不论是唱诗还是白话故事,内容基本一致。阿昌族民间流传的《遮帕麻和遮咪麻》,可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散文体的神话故事,一种是史诗。两种不同体裁的《遮帕麻和遮咪麻》,传承方式也不尽相同。

如今听到的《遮帕麻和遮咪麻》,无论是散文体还是诗歌体,内容基本相同。但是,最初的《遮帕麻和遮咪麻》并非如此。《遮帕麻和遮咪麻》的内容,最初是以神话故事的形式流传于民间,情节简单,甚至可能几个神话互不关联。后来,在流传过程中,阿昌先民不断地进行艺术再加工,内容日益丰富生动,原来不相关联的情节联结在了一起,形成了一个整体。最后,随着阿昌族原始宗教的发展,出现了专门在宗教场合演唱的诗歌体的《遮帕麻和遮咪麻》。《遮帕麻和遮咪麻》史诗的出现,是在原有神话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加工,在不同的时代增加了不同的内容,融入了许多社会生活和生活经验的总结。这使《遮帕麻和遮咪麻》日益系统化。

即使到了如今,散文体《遮帕麻和遮咪麻》的讲述仍很随意,田埂旁、少塘边、夜深人静的床铺上,尤论男女老少,都可以讲述。

3.jpg

4.jpg

图片 | 阿昌族原始宗教的最高祭司被称为“活袍”,主要从事祭祀等宗教活动。活袍不但熟悉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还精通古阿昌语,掌握着大量阿昌族的历史、民间故事和民歌,他们是阿昌族文化的传承者。上图为2006年《遮帕麻和遮咪麻》国家非遗传承人曹明宽,下图为活袍祭祀时用的道具。

《遮帕麻和遮咪麻》史诗的传承方式,与散文体的《遮帕麻和遮咪麻》完全不同,《遮帕麻和遮咪麻》史诗只能由阿昌族的活袍在特定的宗教仪式和民俗活动中念诵。

活袍在传统祭祀活动中所念诵的长篇创世记史诗中的遮帕麻和遮咪麻,被阿昌族群众赞誉为"天公"和"地母",在整个阿昌族文化中拥有崇高的地位。自从阿露窝罗节成为阿昌族统一的节日后,梁河县阿昌族每逢节期,遮帕麻与遮咪麻就成为主要祭祀和纪念的神灵,人们塑遮帕麻和遮咪麻的像来供奉并举行祭祀活动。在庆祝阿露窝罗节的节日庆典大会或者重要的大型活动中,都要请活袍念诵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其含义是颂扬他们对人类的丰功伟绩,并祈望得到他们的祝福和护佑,保证活动平安顺利,同时也使阿露窝罗节更具有悠久的历史内涵。节日庆典宣布开始后,活袍就身穿传统祭祀服装,着蓝色长袍,系腰带,带黑色或红色包头,一手持雉尾羽毛,一手摇黑色大扇,威严而庄重地显示在场地(舞台)中。

阿昌族的"活袍",即念经的人,译成汉语,就是"经师"。活袍大都学识渊博,阅历丰富,懂医术,会治病。在阿吕族的日常生活中,活袍具有崇高的社会地位。阿昌族的宗教活动都有活袍参加,就是葬礼也多由活袍主持。凡是活袍参加或住持的活动,都要由活袍诵经一活袍所诵经文,主要是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在活袍那里,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就是宗教经文。因此,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只能由活袍在宗教仪式上念诵一这种现象,决定了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的传承,只能在活袍师徒之间进行。

在场地的正中(梁河九保乡的窝罗广场专门建盖了遮帕麻和遮咪麻的纪念官供祭祀),置放着祭台,台上摆放了活袍祖传的祭祀法器——木雕马。据说木马寄附着祖先的神灵,主要是用于辟邪,祈求节日里平安。在小木马前,摆放香炉并燃香。祭品有五谷、清水、酒、茶、猪头,熟鸡、刀等。肉及整鸡,代表来年丰衣足食;大米和鸡蛋,代表来年五谷丰登;水,代表来年地肥水肥;刀、剪,用于驱邪。锦鸡毛,用于念诵《遮帕麻和遮眯麻》的时候对应节数。

用公鸡鸡冠的血点在牌坊上,叫作"点红",活袍用阿昌语念祝词,大致意思是:"如今是个好日子,遮帕麻、遮咪麻在天上保佑着我们,绐我们的日子清清爽爽、平平安安的,给生产、生活带来便利。"接着大声用阿昌古语吟诵创世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遮帕麻和遮眯麻》不需念诵全部,要从开天辟地开始,念诵织天造地、造九种蛮夷、制伏腊訇等章节,直到世间平静为止。

8.jpg

9.jpg

10.jpg

图片 | "窝罗"就是阿昌族歌颂始祖遮帕麻和遮咪麻创造了人类、繁衍子孙的一种传统舞蹈。

阿露窝罗节由阿昌族的传统节日"窝罗节"和"阿露节"(又叫"赶会街")合并而成。"阿露节"是信奉小乘佛教的阿昌人的一个传统节日。"窝罗"又称"蹬窝罗",是阿昌族歌颂始祖遮帕麻和遮咪麻创造了人类、繁衍子孙的一种传统舞蹈。1993年5月,云南省德宏州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将窝罗节和阿露节合并,节日名称统一为阿露窝罗节,于每年3月20日举行,节日时间为两天。

阿昌族的民俗和节日活动,对《遮帕麻和遮咪麻》的传承,也起到了重要作用。阿露窝罗节是阿昌族最大的民族节日,也是阿昌族最大的民俗活动,还是与《遮帕麻和遮咪麻》的传承关系最为密切的节日。

阿昌族的泼水节,对《遮帕麻和遮咪麻》的传承,也有重要影响。阿昌族泼水节,又称桑建节,源于《遮帕麻和遮眯麻》神话,传说阿昌小伙腊亮跟三嘴怪搏斗,筋疲力尽的时候,遮咪麻派来使者,赐给他一葫芦圣水、一根桑建树枝。腊亮用桑建枝蘸圣水洒去,枯死的花草树小复活了,又用桑建树降魔棍打死了三嘴怪。阿昌族的泼水节于每年清明后七日举行,为期四天,节日期问,青年男女进山采花,用花扎成花塔、花轿,置于广场上,然后用清水浇花塔、仡轿,给轿内的佛像沐浴。最后,人们相互泼水祝福,泼水消灾,青年人则在泼水节巾寻求伴侣。由于泼水节源于《遮帕麻和遮咪麻》,泼水节的活动对扩大《遮帕麻和遮咪麻》的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

此外,阿昌族修建房屋、迎新嫁娶、送葬出殡、接待客人时,也要唱歌、蹬窝罗(跳舞)。唱歌时,开口先要盘家谱。所谓盘家谱,就是歌唱本民族的历史,讲述始祖遮帕麻和遮咪麻战胜妖魔腊訇、创造人类、繁衍子孙的功绩。其实,蹬窝罗就是祭祀遮帕麻和遮咪麻的一种古老的宗教仪式,对《遮帕麻和遮咪麻》的传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1.png

13.png

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艺术》在本号微店及昆明部分书店有售

传唱艺术是储存在民族文化里的基因,口头传唱的神话史诗更是生动鲜活的民族之源。口头歌谣的传唱不仅关乎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走近一个民族、解读民族文化精神内核的重要途径。

二十多年前阿昌族有8位活袍,现在正式活袍仅有2位,而且能像赵安贤、曹德春那样念诵全本史诗的大活袍已然没有。活袍念诵采用的是阿昌古语。几十年前活袍念诵时听者座无虚席,如今由于对阿昌古语的陌生,聆听者已廖廖无几。随着时代的发展,阿昌人家的火塘已销声匿迹,再无人讲述遮帕麻和遮咪麻的故事。如今青少年只知遮帕麻和遮咪麻,却不知其详。

通过对传唱艺术老艺人现场录音、录像的方式,通过数字化技术,保留民间艺人掌握的传统音乐文化,这种方式形象地被业内专家誉为民间文化艺术的“活态保护”。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用3年时间走访拍摄9个少数民族、采录11部口传文学,最后出版的《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艺术》采集内容包括彝族创世史诗《梅葛》、彝族的撒尼语叙事长诗《阿诗玛》、阿昌族的创世史诗《遮帕麻和遮咪麻》等等。《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以现代音像技术为手段、抢救性记录下这些歌声中的传奇,让它们历经世事依然光彩熠熠。

2014年4月,《云南民族传唱艺术——云南九个民族十一部口头传唱艺术》获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这是云南出版物首次获得此项大奖。它也因此成为云南民族文化音像出版社的“镇社之宝”。

购买点击    https://weidian.com/?userid=1231237001&ifr=shopdetail&wfr=c